【政策法规】目录 |
143 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2部门联合发文 摘要:“佛教道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质,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 |
142 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背景、意义及亮点② 摘要:“宗教界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得到充分保障 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得以确立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纳入依法管理” |
141 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背景、意义及亮点① 摘要:“新修订《条例》的出台,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对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140 宗教事务条例 ⑧ 摘要:“擅自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批准或备案项目提供服务的,由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
139 宗教事务条例 ⑦ 摘要:“侵犯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38 宗教事务条例 ⑥ 摘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可以依法兴办公益慈善事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公益慈善活动传教。” |
137 宗教事务条例 ⑤ 摘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寺观教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编印、发送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
136 宗教事务条例 ④ 摘要:“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文化研究、开展公益慈善等活动,受法律保护。” |
135 宗教事务条例 ③ 摘要:“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资产、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
134 宗教事务条例 ② 摘要:“宗教活动场所包括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
133 宗教事务条例 ① 摘要:“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
13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④ 摘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 |
13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③ 摘要:“宗教工作法治化是正确处理宗教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
13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② 摘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发挥宗教界的积极性主动性” |
129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① 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各级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人士的首要任务。” |
128 正确认识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② 摘要:“正确认识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
127 正确认识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① 摘要:““发挥宗教积极作用”命题的提出” |
126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②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摘要:“要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队伍建设。” |
125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①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 摘要:“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
124 国家宗教局等六部门联合开展 整治违法违规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专项工作 摘要:“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体违法乱设功德箱,骗取信众宗教性捐献是典型的借教敛财行为。” |
123 ①国家宗教局“多管齐下”帮公众识别真假寺庙宫观等宗教场所 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依法治理“假活佛”怪象 摘要:“启动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悬挂统一标识牌” |
122 王作安对佛协工作的四点建议:接地气有担当② 摘要:“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
121 王作安对佛协工作的四点建议:接地气有担当① 摘要:“1.牢固树立法治理念 2.重视道风建设” |
120 关于“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倡议书 摘要:“一、慈悲为怀,随缘放生。二、讲究科学,合理规划。三、精心组织,如法进行。” |
119 国家宗教事务局召开“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座谈会 摘要:“弘扬慈悲护生理念,倡导合理放生活动,共同推动形成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新风尚。” |
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及其体系建构③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逻辑严密的理论政策体系,标志着马列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及其体系建构②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建构工作” |
1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及其体系建构①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115 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② 摘要:“不要受社会上追名逐利之风的影响,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脚踏实地,切忌浮躁飘忽,防止急功近利。” |
114 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① 摘要:“宗教教职人员对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影响,对宗教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社会上代表宗教的形象。” |
113 在2010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齐晓飞 摘要:“讲经交流会是倡导和推动佛教讲经说法之风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 |
112 响应时代召唤 推进佛教教育──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传印法师 摘要:“佛教要务中,教育为第一!” |
111 发扬法显精神 携手促进和谐 摘要:“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佛教界、学术界在佛牙舍利所在地北京灵光寺集会,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东晋著名高僧法显大师西渡斯里兰卡1600年学术研讨会” |
110 发挥宗教界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②──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王作安 摘要:“鼓励宗教界重视文化建设” |
109 发挥宗教界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①──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王作安 摘要:“佛教传入东土后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对中华文化的品格和特质影响至深。” |
108 关于佛教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 ②── 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蒋坚永 摘要:“四、发挥佛协作用,管理建设好名山佛教 五、为国家社会服务,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
107 关于佛教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 ①── 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蒋坚永 摘要:“一、坚持爱国爱教,大力弘扬优良传统 二、倡导清净之风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三、争创和谐寺院,不断加强寺院管理” |
106 开展讲经交流活动 倡导清净和谐之风 ②── 在“2011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的讲话 王作安 摘要:“佛教命运的兴衰,取决于各种内外因素,其中佛教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 |
105 开展讲经交流活动 倡导清净和谐之风 ①── 在“2011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的讲话 王作安 摘要:“讲经说法是出家人的本分事,是引导信众的基本方法,也是佛教服务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
104 努力做好“十二五”时期宗教工作 ②──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王作安 摘要:“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为重要目标 以做好信教群众工作为根本任务” |
103 努力做好“十二五”时期宗教工作 ①──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王作安 摘要:“以强化宗教事务管理为工作重心” |
102 王作安:爱国爱教 同心同行 ③ 摘要:“一要坚持爱国爱教的旗帜。二要坚持独立自办的原则。三要坚持服务社会的方向。” |
101 王作安:爱国爱教 同心同行 ② 摘要:“第二、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国宗教的健康发展。第三、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宗教和谐的生动局面。” |
100 王作安:爱国爱教 同心同行 ① 摘要:“第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 |
099 王作安局长作客强国论坛: 加强管理,促进宗教和谐 ⑤ 摘要:“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要尊重人们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所有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人,都团结在我们党和政府的周围,大家共同的来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098 王作安局长作客强国论坛: 加强管理,促进宗教和谐 ④ |
097 王作安局长作客强国论坛: 加强管理,促进宗教和谐 ③ |
096 王作安局长作客强国论坛: 加强管理,促进宗教和谐 ② |
095 王作安局长作客强国论坛: 加强管理,促进宗教和谐 ① |
094 加强宗教院校工作 努力培养高素质爱国爱教人才 ③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张乐斌 |
093 加强宗教院校工作 努力培养高素质爱国爱教人才 ②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张乐斌 |
092 加强宗教院校工作 努力培养高素质爱国爱教人才 ①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张乐斌 |
091 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2)国家宗教局局长 王作安 |
090 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1)国家宗教局局长 王作安 |
089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 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④ |
088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 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③ |
087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 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② |
086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 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① |
085 在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上的发言 国家宗教局局长 王作安 |
084 王作安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 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② |
083 王作安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 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① |
082 抓好关键环节扎实贯彻《宗教事务条例》② 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 |
081 抓好关键环节扎实贯彻《宗教事务条例》① 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 |
080 谈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② 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 |
079 谈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① 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 |
078 支持佛教界开展讲经交流活动 ③ 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 |
077 支持佛教界开展讲经交流活动 ② 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 |
076 支持佛教界开展讲经交流活动 ① 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 |
075 坚定信念、完善机制, 不断推进道风建设 ② |
074 坚定信念、完善机制, 不断推进道风建设 ① |
073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进入党章 ③ 一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原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72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进入党章 ② 一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原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71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进入党章 ① 一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原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70 发掘佛教智慧,促进科学发展 ② 学诚法师 |
069 发掘佛教智慧,促进科学发展 ① 学诚法师 |
068 正信正行,落实道风建设 ② 沈祖荣 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 |
067 正信正行,落实道风建设 ① 沈祖荣 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 |
066 “以戒为师”谈道风 明学法师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苏州灵岩山寺方丈 |
065 道风建设是弘扬佛教优良传统的务实之举 江苏省宗教局局长 王军 |
064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 ②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中国佛学院副教授 理净 |
063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 ①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中国佛学院副教授 理净 |
062 在湖南省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李微微 |
061 “以人为本”深入宗教 ③ ──三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60 “以人为本”深入宗教 ② ──三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59 “以人为本”深入宗教 ① ──三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58 倡导讲经说法之风 ② 叶小文 |
057 倡导讲经说法之风 ① 叶小文 |
056 全面把握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科学内涵 ② ──二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55 全面把握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科学内涵 ① ──二论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54 关于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思考(3)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蒋坚永 |
053 关于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思考(2)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蒋坚永 |
052 ①中国宗教局长叶小文说中国宗教自由将得到更好保障 ②关于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思考(1)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蒋坚永 |
051 贾庆林与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举行迎春座谈 吴邦国接受第十一世班禅拜见 |
050 贾庆林会见全国宗教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
049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
048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好宗教工作 |
047 ①构建双“和谐”佛教勇为先 ③ ──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而作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8) ③佛教界在世界和平中可发挥独特积极作用 |
046 佛教教育的“一个根本 三个借助” ──国家宗教局局长 叶小文 |
045 ①构建双“和谐”佛教勇为先 ② ──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而作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7) ③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④衢州市市委书记厉志海在市民宗局调研 ② |
044 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 ③ 在中国佛教协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叶小文 |
043 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 ② 在中国佛教协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叶小文 |
042 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 ① 在中国佛教协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叶小文 |
041 ①构建双“和谐”佛教勇为先 ① ──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而作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6) ③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④衢州市市委书记厉志海在市民宗局调研 ① |
040 ①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5) ③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④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39 ①论和谐① ②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⒅ 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4) ④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38 ①胡锦涛参加政协讨论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⒄ 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3) ④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37 ①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⒃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2) ③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④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36 ①佛教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2) |
035 ①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⒂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1) ③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④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34 ①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⒁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⒇ ③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④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33 ①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⒀ ②宗教与封建迷信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9) ④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32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⑿ 哪些行为是不属于宗教活动范围的封建迷信活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8) 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
031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⑾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7) 宗教政策 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
030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⑩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6) 宗教政策法律知识答问 |
029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⑨ 佛教与爱国爱教(1)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5) 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② 宗教政策(8) |
028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4) |
027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3) |
026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2) |
025 宗教事务条例释义(1) |
024 宗教事务条例 ④ |
023 宗教事务条例 ③ |
022 宗教事务条例 ② |
021 宗教事务条例 ① |
020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④ |
019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 |
018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 |
017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① |
016 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 ①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4) 宗教政策(7) |
015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⑤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3)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14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④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2)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13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③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1)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
012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②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②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0) 宗教政策(6) |
011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①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谈宗教问题④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⑿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9) 宗教政策(5) |
010 在香港“佛教与当代社会” 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②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谈宗教问题③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8) 宗教政策(4) |
009 在香港“佛教与当代社会” 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①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谈宗教问题②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⑩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7) 宗教政策(3) |
008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④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谈宗教问题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6) 宗教政策(2) |
007 全国宗教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③ |
006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 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②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8)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5) 宗教政策(1) |
005 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①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4) 时事新闻“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
004 从群众性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4)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6) |
003 从群众性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3)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3) |
002 从群众性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2) 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 |
001 从群众性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1) |